大家好,我又來分享我這學期的東西囉。
這是我在慕尼黑的第三學期,基本上大部分的課也已經修完(如果想知道課程規定,不妨可以參考我的2016SS心得總結。所以這學期主要任務就是把剩下的一門必修課搞定,和12學分的實驗室實習(Forschungspraxis)解決就行了。之後就要前往蘇黎世聯邦理工ETH,尋求物理的真理?
一開始最頭大的就是Forschungspraxis。這個東西必須要自己去找Supervisor,通常是個博士生,然後問他們有沒有題目可以做。最好的方法就是去TUM EI官網上找每個實驗室的網站,看他們有沒有放題目收學生之類的(上面也有工讀生,以及碩論題目)。當中碰到一些問題就是,有些實驗室的網站的資訊更新速度沒有很快,我去問了才跟我說,他不再收學生,因為他要畢業,或是題目已經被找走等等之類的。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殺去辦公室看那些博士生在不在。我的經驗是,因為我在寒假找的,很多博士生都請了長假出去玩了。直到開學前幾天才回來。
不過還是介紹一下我這學期在幹嘛:
Numerische Methoden der Elektrotechnik: 這門課滿有意思的,就是在教我們電腦在處理數學上的一些東西會出現錯誤,要如何去改善或是避免,以及一些演算法,如何數值疊代方式求方程式解,例如Gauss-Seidel, Jacobi process。還有Newton-Raphson等內插法求解。QR分解的幾種演算法像是Gram-Schmidt,Givens-Rotation,Householder Transformation。
練習課就是讓我們玩Matlab,做一些任務,看看結果會出現甚麼不同。期末考兩小時給你寫,聽說通常是寫不完啦,我這次去寫,結果題型改了滿多的,考差了。
HW/SW (Hardware/Software) Codesign:
這們課主要包含兩個部分:15%是作業及另外 85%是期末考。作業的部分,分成三次,分別就是SystemC、VHDL的Finite State Machine 跟 Sobel Algorithms。如果熟悉的話,作業一下子就寫完了。這們課主要就是在教一個嵌入式系統的設計流程。從Specification經Mapping到Scheduling,有什麼partition的方法,Scheduling有哪些方法等等。我是覺得上課交的跟作業沒什麼太大關係。上課教的都很籠統抽象,有點偏離了實際上的操作。
Machine Learning for Robotics:
機器學習,全民運動。內容不外乎就是 Linear Regression、Decision Theory、Bayesian Theroem、Gaussian Mixed Modeling、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(PCA)、Clustering、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、Hidden Markov Modeling。期中會有要交一次作業,第二次作業可以到考完試後一個月再交都沒關係。主要是讓我們用Matlab去做一些上課所學到抽象的演算法把它實現再具體的任務上面。像是怎麼用K-Means去做Clustering,以及用PCA把影像縮成多小的維度仍舊可以保值資料的完整性,如此一來可以大幅減少運算量且不失精確度。
Integrated Circuits Design Lab II: Analog and Power Management :這門lab課我們這組選到的題目是做一個Voltage reference,會用到Cadence Virtuoso這套軟體。整學期不用上課,但要交三次報告,利用自己的時間去電腦教室把它做完。期末也不用考試,但是會有個Presentation。這份實驗課最難的地方就是,要滿足老師的Specification。PSRR要達到80dB,Reference Voltage要低到800mV,跟溫度係數較小於 100uV/K。要調電阻、MOSFET的大小,基本上就是調到要抓狂的地步。儘管照著一些paper給的dimension去調,還是無法滿足我們要的結果,儘管上面說他的結果是我們想要的。還好最後我的巴基斯坦隊友很照,自己把電路接出來並測試。最後成績:1,0。
Arabisch A1: 埃及老師Khalifa。第一堂課老師就問,為什麼大家想學阿拉伯語?身為班上唯一的亞洲人,我的答案就是"回台灣經杜拜轉機的時候可以用",有何不可呢?其實另外一個主要原因還是:在德國的中東人滿多的,可以用到的機會很大,而且在台灣,如果想要學阿拉伯語,一定連開始都不知道怎麼開始,只能上網或是買書來看,也缺乏找人練習的機會。所以我覺得來德國可以多學一點台灣學不到的語言。像我就覺得之前第一學期學韓語有點可惜,台灣就學的到了,而且資源也比較豐富。所以可以大膽的說,來到德國或歐洲,去學另外一個語言,台灣學不到的,找有興趣的,絕對不會後悔。我之前選到瑞典語真的是完全不後悔,現在除了字彙量比較少,基本上已經有能力可以看得懂一些新聞網站,而且丹麥語或是挪威與基本上可以打通。
Forschungspraxis: 我的實驗室實習找一個是在Real-time Computer System底下的一個博士生,主要的方向是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,System-Level的電池電源管理,關於電池的State of Health(電池健康度),這概念可以以後應用在手機、筆電或是到高電壓像是電動車等等控制上面。我的supervisor很好,不會計較我一周去Lab的時數。我前兩周基本上都還沒有進度,主要是看paper跟還在熟習電池模擬器,由系上教授用Python寫的,我的任務是去把我的Supervisor的一個idea,整合到這個模擬器上面。做這個實習之中,碰到最大困難大概就是老師要一個功能,我卻沒有概念要如何建立在現有的模擬器,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先看懂這整個模擬器的code架構,他會分成很多scripts,一開始真的花滿多時間在搞懂這模擬器要怎麼從code上面去做更改,這大概花我一個月去熟習它。接下來真的大概知道哪部份的code是控制什麼。最後把報告用Latex寫一寫交出應該就沒問題。Final Presentation約二十分鐘,老師通常會給一份格式,然後照著做即可,德國這邊不太希望你弄太多花樣,中規中矩絕對不會有問題。
然後蘇黎世我來惹。
Keine Kommentare:
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