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ttwoch, 6. Dezember 2017

[介紹] ETH Zürich 入學前生活打理篇

大家好,這學期小弟即將到愛因斯坦學習的地方:
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 (ETH Zürich)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。
透過Swiss-European Mobility Programme (SEMP, 前Erasmus),我能有這個機會從慕尼黑工業大學(TUM)申請到這邊來交換。學費的話就是繳德國學費(約120歐元一個學期)。這會是我最後碩士生涯最後待的地方。來這邊主要計畫是做我的碩士論文,需要找到兩邊學校的指導老師即可。

福利:這邊很狂的一點是,來這邊交換學校還會給"補助金",約2100 CHF一個學期,而且是一次就在拿學生證的時候領現金。算是補貼慕尼黑跟蘇黎世這邊的差價。

住宿:我住在Student Village,2016剛完工,ETH一個學生宿舍。在蘇黎世找房真的是非常困難,要嘛就是超貴,要嘛就是離學校很遠。我真得算滿幸運能住到這的。這間學生宿舍:六人一間,共用廚房衛浴,水電全包,免費洗衣機跟烘衣機供使用,一個月682 CHF(也會因房間坪數大小而異)。其實還可以透或WOKO或是Juwo去找資訊,學校那邊網站登記一下也會有租屋資訊寄到email。

交通部分:蘇黎世交通真的貴,所幸我住在Student Village,位於ETH 的Hönggerberg校區,這邊有免費的ETH link免費接駁車,負責接送Hönggerberg以及Zentrum校區之間的學生。如果平日幾乎沒去哪邊的話,基本上根本不用買交通票。不過ETH Link只有周一到周五上課時間。周末的交通費得自己搞定。ETH學生不像TUM學生一樣有學期票這種東西。如果要有便宜的交通費有一些方法:
Halbtax(半價卡):費用185 CHF,一年。對於瑞士境內的火車票,市區內的日票、單程票等,可以享有不等的折價。對於瑞士城市間的火車一般票價隨便都來個30~50CHF,利用Halbtax卡,可以享有半價的優惠。也就是說,如果一年在瑞士玩的交通費多餘370 CHF,直接可以考慮Halbtax卡。
月票:月票有分區,平常的話就是Zone 110,就是市中心的區,一個月85 CHF。真的滿貴的。但是相比,110區內(蘇黎世市中心)單程票4,4 CHF,日票8,8 CHF,還是划算很多。
另外一種買法是一次買六張票,會有一點折扣(6x天票, 6x單程票),並且可以搭配Halbtax購買。我是因為住在Hönggerberg校區,平常上課都有ETH Link校車,基本上平日不花交通費,所以算一算,我是買一次六張那類的票搭配Halbtax,大概會比月票省30~40 CHF。

提醒:拿到居留卡後,趕緊去換一張瑞士駕照,往後在歐洲,到哪開車無往不利。以後想去德國工作等等之類的,千萬別錯過這機會。因為台灣駕照無法直接換德國駕照,必須還要通過路考,這又是一筆上百歐,甚至一兩千歐的費用。瑞士直接換:105 CHF。換照流程請點我!

銀行開戶:推薦就直接到UBS(瑞聯銀行)開學生帳戶,很多有錢人都會在瑞士銀行開戶,因為並不是想開戶就能開戶,是說好像也要5萬瑞朗才能開。不過今天你是學生,當然可以開囉!算是一像佯裝有錢人成就達成。在UBS開戶還能有開戶禮金40CHF,如果多推薦一個人來開戶,可拿25CHF,真的是很好賺。UBS學生帳戶可以在全瑞士所有銀行領錢不用手續費,免費送信用卡VISA、Master Card,刷卡限制兩千歐,兩張一起算。

保險:我繼續沿用我在德國的AOK,在瑞士一樣可以用,不過開學後要去申請免除瑞士保險,否則政府會強迫給你保保險,然後這種通常不會太便宜,所以要注意。

吃:還是老話一句,蘇黎世非常貴,包含外食。沒有必要的話,少去餐廳,隨便吃可能都要20~50CHF。所以呢,盡量還是在自己家裡煮解決。超市的話有COOP、Migros、Lidl、Aldi...。推薦大家去Lidl或是Aldi這兩家德國超市,他們賣的東西都會比COOP來的便宜很多。Migros的肉也常打折,對於常吃肉的朋友可說是不無小補。大概是這一個購物準則:瑞士出產,價格翻倍。

(身為ETH電機資訊學院的學生,每天都可以免費拿一杯咖啡(自行帶杯子) + 一瓶啤酒。)

Samstag, 18. November 2017

[心得] 換駕照,台灣駕照→瑞士駕照(✓)→德國駕照(?)

大家好,今天想跟大家分享,台灣駕照換取瑞士駕照的流程。
首先可以參考瑞士經貿辦事處的網站:點我
首先搞定台灣方的資料,最後一併交給瑞士交通局。
搞定台灣方資料,我的方法是網站中的 "(二) 出具證明" 的方式拿到台灣翻譯+公證過的文件。
所需資料:
1.申請表格x1(網頁上有)
2.護照影本x1
3.瑞士居留證影本x1(應該是不限種類,我的居留種類是Kurzaufenthaltsbewilligung(L))
4.台灣駕照正本
5.德語駕照譯本(蘇黎世申請所以用德語)。這個可以由上處網站下載並填寫即可。
6.規費(申請費):30 CHF (正本+譯本兩分計算),事先匯款將收據印下來或是當場給現金
7.回郵信封(已貼掛號郵資5.3 CHF)
將上述資料親自送去伯恩Bern的瑞士台灣文化經濟代表團(網頁有地址),然後要簽個名之類的即可。
若是想用郵寄的方式,必須先將文件5.(填好的德語駕照譯本表格)拿去Notariat,做簽名公證(Unterschriftsbeglaubigung,費用約20 CHF),然後在將這份公證過得文件再次拿到Staatskonzlei(Kantonale Verwaltung Gewerbebewilligungen und Beglaubigungen)做一次認證(Überbeglaubigung,約22CHF)。這樣這份文件5.才能讓辦事處處理。

過幾天他們就會將瑞士需要的資料訂定起來以及駕照一併寄回你家。

再來就是先到蘇黎世交通局網站有個 "Gesuch Umtausch ausländischer Führerausweis"的表個, 把表格印出。裏頭需要驗光師檢查並簽名(約20CHF)。
最後拿著辦事處寄回的那份資料到蘇黎世的交通局Strassenverkehrsamt des Kanton Zürich(在Tram 13號 的 Albisgütli的前一站)辦理即可。
蘇黎世交通局所需資料:
1.台灣辦事處寄回的資料(翻譯+公證的駕照文件)
2.駕照正本
3.蘇黎世交通局表格(先去給驗光師檢查簽名)
4.兩吋照片。
最後,辦事人員可能會搞不清楚說需要路考,但是可以直接跟他們說台灣駕照是不需要路考。約兩周後會寄到你家囉!


其實我想拿的不是瑞士駕照,而是德國駕照。因為,在德國如果想要換德國駕照的話必須經過路考。這個步驟可能會花上一千歐不等的駕訓費、考試費。所以利用我在ETH交換的時候,先換瑞士駕照,交換結束後再回去德國換德國駕照才是我的最後的目標。因為瑞士駕照換德國駕照是直接換,而且不需翻譯,不須路考。這樣可以逃過台灣→德國駕照的龐大費用。之後成功換到德國駕照再跟大家分享心得。

Sonntag, 13. August 2017

[心得] 慕尼黑工業大學電機資訊所 第三學期 2017 SS 總結

大家好,我又來分享我這學期的東西囉。

這是我在慕尼黑的第三學期,基本上大部分的課也已經修完(如果想知道課程規定,不妨可以參考我的2016SS心得總結。所以這學期主要任務就是把剩下的一門必修課搞定,和12學分的實驗室實習(Forschungspraxis)解決就行了。之後就要前往蘇黎世聯邦理工ETH,尋求物理的真理?

一開始最頭大的就是Forschungspraxis。這個東西必須要自己去找Supervisor,通常是個博士生,然後問他們有沒有題目可以做。最好的方法就是去TUM EI官網上找每個實驗室的網站,看他們有沒有放題目收學生之類的(上面也有工讀生,以及碩論題目)。當中碰到一些問題就是,有些實驗室的網站的資訊更新速度沒有很快,我去問了才跟我說,他不再收學生,因為他要畢業,或是題目已經被找走等等之類的。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殺去辦公室看那些博士生在不在。我的經驗是,因為我在寒假找的,很多博士生都請了長假出去玩了。直到開學前幾天才回來。

不過還是介紹一下我這學期在幹嘛:

Numerische Methoden der Elektrotechnik: 這門課滿有意思的,就是在教我們電腦在處理數學上的一些東西會出現錯誤,要如何去改善或是避免,以及一些演算法,如何數值疊代方式求方程式解,例如Gauss-Seidel, Jacobi process。還有Newton-Raphson等內插法求解。QR分解的幾種演算法像是Gram-Schmidt,Givens-Rotation,Householder Transformation。
練習課就是讓我們玩Matlab,做一些任務,看看結果會出現甚麼不同。期末考兩小時給你寫,聽說通常是寫不完啦,我這次去寫,結果題型改了滿多的,考差了。

HW/SW (Hardware/Software) Codesign:
這們課主要包含兩個部分:15%是作業及另外 85%是期末考。作業的部分,分成三次,分別就是SystemC、VHDL的Finite State Machine 跟 Sobel Algorithms。如果熟悉的話,作業一下子就寫完了。這們課主要就是在教一個嵌入式系統的設計流程。從Specification經Mapping到Scheduling,有什麼partition的方法,Scheduling有哪些方法等等。我是覺得上課交的跟作業沒什麼太大關係。上課教的都很籠統抽象,有點偏離了實際上的操作。


Machine Learning for Robotics:
機器學習,全民運動。內容不外乎就是 Linear Regression、Decision Theory、Bayesian Theroem、Gaussian Mixed Modeling、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(PCA)、Clustering、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、Hidden Markov Modeling。期中會有要交一次作業,第二次作業可以到考完試後一個月再交都沒關係。主要是讓我們用Matlab去做一些上課所學到抽象的演算法把它實現再具體的任務上面。像是怎麼用K-Means去做Clustering,以及用PCA把影像縮成多小的維度仍舊可以保值資料的完整性,如此一來可以大幅減少運算量且不失精確度。

Integrated Circuits Design Lab II: Analog and Power Management :這門lab課我們這組選到的題目是做一個Voltage reference,會用到Cadence Virtuoso這套軟體。整學期不用上課,但要交三次報告,利用自己的時間去電腦教室把它做完。期末也不用考試,但是會有個Presentation。這份實驗課最難的地方就是,要滿足老師的Specification。PSRR要達到80dB,Reference Voltage要低到800mV,跟溫度係數較小於 100uV/K。要調電阻、MOSFET的大小,基本上就是調到要抓狂的地步。儘管照著一些paper給的dimension去調,還是無法滿足我們要的結果,儘管上面說他的結果是我們想要的。還好最後我的巴基斯坦隊友很照,自己把電路接出來並測試。最後成績:1,0。

Arabisch A1: 埃及老師Khalifa。第一堂課老師就問,為什麼大家想學阿拉伯語?身為班上唯一的亞洲人,我的答案就是"回台灣經杜拜轉機的時候可以用",有何不可呢?其實另外一個主要原因還是:在德國的中東人滿多的,可以用到的機會很大,而且在台灣,如果想要學阿拉伯語,一定連開始都不知道怎麼開始,只能上網或是買書來看,也缺乏找人練習的機會。所以我覺得來德國可以多學一點台灣學不到的語言。像我就覺得之前第一學期學韓語有點可惜,台灣就學的到了,而且資源也比較豐富。所以可以大膽的說,來到德國或歐洲,去學另外一個語言,台灣學不到的,找有興趣的,絕對不會後悔。我之前選到瑞典語真的是完全不後悔,現在除了字彙量比較少,基本上已經有能力可以看得懂一些新聞網站,而且丹麥語或是挪威與基本上可以打通。

Forschungspraxis: 我的實驗室實習找一個是在Real-time Computer System底下的一個博士生,主要的方向是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,System-Level的電池電源管理,關於電池的State of Health(電池健康度),這概念可以以後應用在手機、筆電或是到高電壓像是電動車等等控制上面。我的supervisor很好,不會計較我一周去Lab的時數。我前兩周基本上都還沒有進度,主要是看paper跟還在熟習電池模擬器,由系上教授用Python寫的,我的任務是去把我的Supervisor的一個idea,整合到這個模擬器上面。做這個實習之中,碰到最大困難大概就是老師要一個功能,我卻沒有概念要如何建立在現有的模擬器,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先看懂這整個模擬器的code架構,他會分成很多scripts,一開始真的花滿多時間在搞懂這模擬器要怎麼從code上面去做更改,這大概花我一個月去熟習它。接下來真的大概知道哪部份的code是控制什麼。最後把報告用Latex寫一寫交出應該就沒問題。Final Presentation約二十分鐘,老師通常會給一份格式,然後照著做即可,德國這邊不太希望你弄太多花樣,中規中矩絕對不會有問題。

然後蘇黎世我來惹。

Montag, 1. Mai 2017

[介紹] 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專屬啤酒節 : MaiTUM

再過不久,學校就要舉辦屬於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啤酒節:MaiTUM。


每年大約是五月初,除了慕尼黑市舉辦的Frühlingsfest春天啤酒節,慕尼黑工業大學也會舉辦一個啤酒節,特別專屬於全校師生。場地位於市中心Stammgelände校區的中心廣場。屆時將會搭起白色的棚子,讓全校師生一同參與這個"開學"啤酒節。讓我們一窺究竟吧!


一些活動剪影:

首先早上是必吃的巴伐利亞早餐: Brezel(扭結餅)、Weißwürste(白香腸)、(Weißbier白啤酒)


因為下午還要上課,所以我們點Radler,中文是"腳踏車騎士",就是喝完這種酒還是能騎腳踏車的醉度,友人也說這種酒叫做lady beer,因為它是濃度比較小的啤酒,裡面是餐檸檬汽水。


再來中午十二點校長開酒,會拿著槌子把"酒龍頭"打進去,然後算是整個啤酒節的正式開始。這點跟慕尼黑啤酒節的習俗完全一樣。用最少次的槌子打進去,代表啤酒節會越順利。通常都是2~3次。不過這次那個龍頭裝錯洞,龍頭無法打進去,現場也是哈哈大笑。



到了晚上,整個棚子就變成是大型party了,這也是跟啤酒節一樣,大家都會站到板凳上唱歌跳舞。持續到晚上十二點。算是一個完美的開學典禮?

Donnerstag, 9. März 2017

[分享影片] 認識慕尼黑工業大學TUM:Wie viel Elite verträgt Deutschland?

找了很久,才找到一些有關於TUM的影片。對於想到德國留學的同學可能有意點幫助。以下次這部由ARD錄製的影片(德語),主要是關於慕尼黑工業大學 (TUM) 、哈佛大學(Harvard) 以及 牛津大學(Oxford)在學術上、資源上的一些評比。

由Giannina(哈佛),Lorin(牛津)這兩位親自拜訪慕尼黑工業大學來評斷以下指標:

1. Betreuung     照料學生,也就是師生比指標
2. Bibliothek     圖書館資源
3. Labor            實驗室
4. Spitzenforscher 頂尖研究員、學者、教授


結果顯示:TUM 在Betreuung這部份是非常差的。學生多,教職員少,教學上比較像是放牛吃草,一個教授上課,可能有上百個學生在聽,無法有個別照顧學生的機會。其他方面,根據他們說法,不會差太多。不過這是德國媒體做的影片,多少可能還是會灌自己水一下啦XD。不過還是可以供想來TUM的申請者做參考。

另外一部影片是在介紹慕尼黑工業大學TUM學校的一些學習環境,學生生活,校園環境等等之類的,很適合想認識學校的人觀賞,不過也是德語。不妨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,順便練習一下德語:點我!點我!

Freitag, 3. März 2017

[介紹] Universität Stuttgart ETIT 德國 斯圖加特大學 電機資訊研究所碩士班


這篇想跟大家分享我轉學到慕尼黑工大大學之前的學校,斯圖加特大學(Universität Stuttgart)電機資訊研究所(Elektrotechnik und Informationstechnik, 簡稱 ETIT)德語學程 碩士班。

University of Stuttgart, Baden-Württemberg, Germany



申請條件:台灣電機電子大學畢業,德福TestDaF 4x4,基本上上的機會很大,詳細條件可以參考學校網頁:點我

申請截止日:
春季班:01/15
秋季班:07/15
ETIT的校區在離市中心十分鐘S-Bahn車程的Universität站,學校稱 Vaihingen 校區。在這邊就有點像交大光復校區的感覺。宿舍在校園旁邊,有湖、有森林。學生餐廳跟圖書館就學校中間。先想跟大家介紹這個學程。
首先是畢業規定,以下就是必要條件:


必修               30 ECTS
一門實驗課     6 ECTS
一般選修       27 ECTS
課外選修         6 ECTS
小論文           15 ECTS
論文               30 ECTS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Total           120  ECTS

必修的部分:必修分三個主修方向,其中一個領域修滿30學分即可。
三個領域分別是:

1. Automatisierungs- und Energietechnik            (自動化與能源工程)
2. Informations- und Kommunikationstechnik    (資訊與通訊工程)
3. Mikro-, Opto- und Leistungselektronik           (微電子、光電與功率電子)

有興趣知道裡面有什麼課程,可以點這個連結:點我


我個人選的是第三個方向,因為本身交大電子學的東西本身就比較偏微電子電路。先來討論我之前說的補課好了,我拿到斯圖加特大學的入學許可的時候,上面有寫必須要重修大學部的三門課,分別是:

1. Schaltungstechnik I+II (加上Signals and Systems一門,總計三門), 這樣算一門大課
2. Höhere Mathematik für Elektroingenieure Teil III,高等數學III (包含:傅立葉分析、微分方程、複便函數以及向量分析)
3. Elektrodynamik I+II,電磁學 I+II

要搞定以上這三門,一年的準備跑不掉(這也是我也轉學的原因),不過需不需要補課,真的是因人而異。儘管這些課我都有修過,還是要補。有人是去補沒修過的。有人則是到後來,問了學校後說就不用補了......。在這個學期,我還修了:

1. Photovoltaik II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太陽能光伏II
2. Sensoren und Integrierte Mikrosysteme (SIMS)  感測器及微系統。
3. Integrierte Mischsignalschaltungen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混合訊號電路
4. Elektrische Maschinen I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電動機械 (大學部)

這裡的碩士班,相較於慕尼黑工業大學(TUM)許多英語授課,斯圖加特這邊幾乎都是德語授課,難度相當大。而且這邊有一個規定是:一旦報了考試,去考了,畢業前都必須要把那門課考過,否則就無法畢業。這也導致大家不敢亂報考試。而且如果同一科如果考了第三次都沒過,那剩下就是看教授要不要給你同情及格通過,否則就是會被退學喔!這點要非常小心。要跟其他人打聽一下該教授的考試怎麼樣。其他的部份我無法跟大家分享,因為我只在這邊一學期,其他像是實驗、小論文、論文沒有做。


除此之外,斯圖加特其實很適合給念電機或機械的學生。這邊就是大家熟悉的Daimler (Mercedes-Benz)、Porsche以及 BOSCH的總部。許多Working Student或是實習的機會很多。在Vaihingen校區旁邊有一個Institut für Mikroelektronik Stuttgart (IMS),主要是在研究半導體、感測器、光感器。還有Fraunhofer Gesellschaft (夫朗賀夫研究所)的自動化工程、界面生物工程等以及Max-Planck Institut(馬克思普朗克研究中心)的Solid State Research也在斯圖加特。


大學的國際處不定時會帶國際學生參與企業的活動,像我之前就是參加 Daimler請國際處帶人去參觀法蘭克福車展的Tour,因為是收邀"貴賓",所以都不用跟大家搶排隊,直接進到人對多的Daimler館。



最後,我覺得斯圖加特真的是很棒的地方。這邊是德國產葡萄酒重要的地方。此外這邊也有全德國僅次於慕尼黑啤酒節,第二大的啤酒節會場。這邊相較於慕尼黑比較不觀光,不過這樣可以更容易進到啤酒節的棚子(?夏天沿著內卡河騎著腳踏車,看著沿路的風景,是我在斯圖加特最喜歡的休閒娛樂了。

這邊商店、超市營業時間普遍開得又比慕尼黑來的。所以下課晚了,還有機會去外面買東西。


Samstag, 25. Februar 2017

[心得] TUMEI 慕尼黑工業大學電機資訊所 第二學期 2016/17 WS 總結

又是忙碌地過完這學期了。 在這寒假中,紀錄一下我這學期的學生生活。

這學期修了:
Nanosystems
Low-Power System Design
Advanced Topics for IC Design
Hauptseminar: Optoelektronik   (光電子學 研討課)
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
System-on-Chip Technology
Halbleiter Ober- und Grenzflächen (半導體表面/介面)
Praktikum Halbleiterbauelemente und Hochleistungselectronik (半導體元件及功率電子 實驗)

課外選修:
Schwedisch B1 瑞典語 B1(最後被當了)

放棄:
Embedded System and Security (後來作業沒交出來)

這學期又是非常充實的一學期,至少課好多。這邊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學期上課情形。

在 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、System-on-Chip Technology 跟Advanced Topics for IC Design
這三門課算是這學期最輕鬆的。就是只有上課,然後考試,考得也不難,通常是做過考古題或是平常做的練習題類似,甚至一樣,差不多就是跟在台灣的涼克差不多。但是要考高也是要很小心,不能粗心。不過EDA老師最後一堂課跟我們說:有些同學反應,上課要多帶一點現階段EDA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什麼?我知道比如說在美國,教學可能是比較有研究導向,但在德國我認為,碩班學生大部分畢業只有少數人會繼續念博士,大部分人畢業都去業界工作上班去了,為什麼我們要在教學上強調研究的東西?我覺得這是我該堅持的,如果你覺得這樣不好,我必須說聲抱歉,這是我們的堅持,也許你可以選擇去別的地方念書。

另外Nanosystems這門課,總成績分成三個,考試、期末口頭報告 以及 繳交實驗報告。基本上就是在學奈米碳管、熱電效應、薄膜技術。教的不深,有學到東西通常都是透過讀Paper了解細節,上課只能了解大概在講甚麼主題而已。考試也只是五題,教你描述一些現象,但是東西太多,必須要從考古題下手。實驗的部分只有做一次,約四個小時,最後針對這次實驗交一份報告。其實難度不大,但是要拿高分也是不容易。不過我覺得很好,不用拘泥於細節,多認識一些東西還算不錯。

然後Low-Power System Design這門課真的滿頭大的。老師準備不夠好,上課常常卡住,期末考只能靠自己。不過考題也不外乎平常的練習題跟講義投影片的基本概念。最終評分,由一次小組報告、期末考以及最後書面報告的總成績決定

在Hauptseminar: Optoelektronik這門課,老師的要求只有一個,做好一個學術簡報,如何在大概二十分鐘左右把投影片內容適當表達給聽眾。也就是說內容在一定的領域內自由發揮,然後老師會指派每個學生一個博班學生指導,有問題可以直接問。我報告內容是Quantum Cascade Laser,報一下簡單基本概念,跟介紹一下一個實體的應用,描述paper圖表。老師不要求太艱深,投影片不要放太多數學公式或是文字,多一點圖表,然後演講的時候順暢一點,基本上就沒問題。因為這題目我真的超不熟,所以盡量就講得簡單一點,講出來的內容自己都要懂,因為台下聽的人都是這方向的專家啊。

Halbleiter Ober- und Grenzflächen (半導體表面/介面) 這門課我覺得就是滿不實用的。只要是學物質在邊界上排列會不太一樣,所以一些不同的性質。然後施敏半導體物理裡面挑有關的講,還有簡單介紹一些儀器MBE、ALD、Ellipsometer、RHEED,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等等之類的。考試方式就是口試+15分鐘Presentation (相關主題清老師有列一張單子,自己挑)。

最後比較可惜的是瑞典語跟Embedded System and Security。
瑞典語B1真的滿硬的,我上課幾乎都聽不懂老師在幹嘛,用德語去學瑞典語也真的是滿刺激的啦。對於我瑞典語還沒上滿一百小時的人,相當吃力,結果顯示,也是有其他德國人被當啦XD,其實也沒有說絕對弱勢。

然後Embedded System and Security,其作業就是玩Infineon XMC4500系列的板子。我以為老師會從基本開始教起,沒想到第一個作業直接就開始了,叫我們把板子上的兩個按鈕設計成LED量的頻率增加或減少,以及LED的Duty Cycle的調整,加倍或是減半。我怎麼開始都不知道。我看沒幾堂課,大概就少了好多人。真的有留下來繼續上的,大概就是真的覺得好玩有興趣,不怕被當的人了。因為是這種上課模式,同學間互相討論就變得比較重要。我是知難而退,連要討論甚麼都不知道,所以這種課有基礎觀念就相當重要。否則完全就是跟不上,然後就被電的份。不過這樣對於完全沒概念的人,繼續上下去,一次可以學很多東西。頂多就是不要去考試而已。阿還有,他作業會用程式去抓抄襲,所以還是要乖乖自己做啦XD。也因為課滿難的,同學上課都要靠啤酒來集中注意力。



至於Praktikum Halbleiterbauelemente und Hochleistungselectronik (半導體元件及功率電子 實驗)這們課,等我上完再來做補充。

學期中間聖誕假期去了波蘭玩個一週充電。在德國三不五時就來個放假,讓學生比較有時間喘息,相較於台灣理工碩班每天關在實驗室真的輕鬆度有差別。

有想要知道慕尼黑工業大學的電機資訊的修課相關訊息,可以在底下留言喔!

[介紹] TUM 慕尼黑工業大學 Erasmus+ 以及 TUMexchange 交換計劃

大家有來TUM唸書的話,外國學生也可以申請這邊的Erasmus+或是TUMexchange交換學生計劃喔!分別是交換到歐洲內跟歐洲以外的國家,而且Erasmus+還會有交換補助金。
TUMexchange 通常是在十月、十一月左右申請截止,而Erasmus+則是到隔年一月中。

所以TUMexchange對於新生來說有點早,因為這都是申請隔年的冬季學期。對剛申請到TUM的同學,有計畫之後再出去交換,可以入學前先提早準備,對於夏季入學的學生就會比較好準備了。

申請的流程很簡單,首先到TUM international 國際處的網站,然後找到一個申請的平台,類似TUMOnline一樣,申請一個帳戶,個人資料,電子郵件填一填就可以開始申請囉。基本需要繳交的資料就不外乎是:
1. 動機信 Motivationsschreiben
2. 成績單 (大學以及現階段TUM有的),台灣成績單用TUM給的公式轉換一下就可以了
3. 大學畢業證書(Master student)
4. 英語程度證明(通常不要求太高,除非對方學校有要求,不然其實有上過學校B1~C1課程或是考DAAD English Test (TUM學生每學期免費考一次) 都可以算是英語程度證明,不用像台灣非得是貴鬆鬆的托福不可。我個人是去考學校提供的DAAD English Test,成績單一個禮拜就出來了。
5. 個人履歷CV
6. 申請平台上申請表格填一填
以上紙本繳交給負責人即可。

小弟的申請結果:

TUMexchange:第一志願:新家坡 國立大學          NUS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X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第二志願:新加坡 南洋理工學院  NTU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X)

Erasmus+:        第一志願:瑞典 皇家理工學院              KTH               (X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第二志願:荷蘭 台夫特工業大學          TU Delft         (X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第三志願:瑞士 蘇黎士聯邦理工學院  ETH Zürich    (O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第四志願:瑞士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      EPF Lausanne




大家或許知道 ETH Zürich 是一間非常好的學校,但是因為他是在德語區,沒什麼德國人想去,德國人比較會想去北歐或是南歐去交換,所以我也算是選到德國人挑剩的學校。然後TUMexchange的部分,英語系國家都特別難申請,競爭激烈,USA, Canada, Singapore, Australia之類的,因為德國人都想去。如果像是去大城市也不容易,Osaka, Kyoto, Tokyo, Vancouver之類的。很難申請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是這是TUM國際處幫全校一起篩選,申請的人多非常多。而Erasmus+則是比如說我電機學院在審核的,所以競爭者瞬間少9成。

還有一點就是,因為是交換學生,所以不用去繳對方學校的學費,只需要繳交TUM的註冊費一百歐初頭即可。所以如果能交換假如去瑞典(碩班學費台幣近一百萬),那就再划算不過了,而且還有Erasmus+補助金給你去交換,CP超高。當然也是有例外學校,比如說美國的加州大學系統。

有什麼疑問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喔!

Freitag, 24. Februar 2017

TUM Speakers Series: Bill Gates 比爾蓋茲 座談會 慕尼黑工業大學



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- TUM - München
慕尼工業大學標榜的校訓: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
這次TUM Speakers Series請到比爾蓋茲真的是難得的機會,而蓋茲旁邊的Dr. Gerd Müller則是德國聯邦經濟合作及發展部部長,這次蓋茲主要是談論非洲。他們共同為非洲的發展做出努力。這數年來,蓋茲改變了很多非洲小孩的命運。其中就是非洲小孩的死亡率是逐年下降,餓死、病死的小孩越來越少。

回到主題,當然其中被問到蓋茲為什麼不考慮選總統,而是從事自己的Bill&Melinda Gates Foundation。蓋茲的回答也是相當的有意思。我也要為學生代表掌聲鼓勵,表現很好,臨場反應也很優,德語英語都相當流利。

以下是當天的錄影:



當然蓋茲這次來訪慕尼黑也是要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 MSC,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。原來這周末有很多元首來到Bayerischer Hof Hotel 參加這次會議,不乏德國總理梅克爾、美國副總統彭斯、波蘭總統、斯洛維尼亞總統和許多國家的外交部長都來到會場。那個周末我還在準備考試,就沒出去了,根據新聞表示,維安層級超高,還好我就沒出去了。

期待之後可以再見到其他地球級的企業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