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.04 - 2016.09 Summer Semester
(圖取自網路)
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在慕尼黑工業大學(Technical University Munich, TUM)電機資訊所(Elektrotechnik und Informationstechnik,德語學程) 第一學期的一點心得。
自2015起,入學的學生畢耶規定如下:
主修: 至少20學分 (從九個領域選一個主修,在蓋領域選滿20學分,多選其他領域的課, 可當成選修)
實驗: 5~15學分
專業選修: 至多39學分 (必修+實驗+專業選修總計64學分)
研討課: 5學分
通識: 9學分
研究專題: 12學分
碩論: 30學分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總計 120學分
在TUM EI提供的碩士課程非常彈性,原因如下:
1. 若考試不及格,不會列入畢業成績,成績單只會紀錄有通過的成績,所以只考有把握的。
2. 通識不會列入畢業成績,學生可以學習自己有興趣的課程,不用在意成績,比如語言課。
3. 研究專題亦不會列入畢業成績,僅顯示及格或否,因為這研究專題可在校外公司和校內, 不打分數以求公平。
4. 碩士論文規定清清楚楚,不會有被教授壓榨的情況。亦可在校外研究機構、公司或在校 內。
5. 碩論前基本上都是修課,不用進實驗室。時間可以自行運用 ( 出遊,做飯之類的)。
6. 老師不點名,可以都不用去上課,但是期末考一次100%定生死,所以一定要註冊考試。
7. 註冊考試後,不去考也沒關係。
經過一波三折後,第一學期最後考了這些課:
2.) VHDL System Design Laboratory
3.) Advanced Electronics Devices
4.) Molecular Electronics
5.) Entwicklung der integrieten Schaltungen
6.) Memory technology and data storage
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
1.*) Koreanisch A2.1
2.*) Schwedisch A1
* : 當通識,不計畢業成績
放棄:
1. Machine Learning in Robotics
2. HW/SW Codesign
3. System on Chip Platform
(真的hold不太住,忍痛放棄)
再來就紹這邊語言中心,這裡語言中心真的是滿猛的,提供的課程挺豐富的。
亞洲語言: 漢語,日語,韓語,土耳其語,阿拉伯語,希伯來語
歐洲語言: 英語,義語,德語,法語,挪威語,瑞典語,
荷蘭語,丹麥語,西語,葡語,俄語
總計十七種語言。
另外也有提供英語寫作,不論是學術寫作或是找工作動機信等等都可以,只要跟老師約時間,老師會親自帶著學生討論寫作。(寫過一定份量的文章,可當通識學分)
我這學期選了瑞典語,從A1開始。建議大家來歐洲學習,可以多學一些台灣學不到的語言。
TUM語言中心提供的瑞典語非常完整,從A1到C1的課程都有,會來上課的人大部分都是有想去瑞典KTH交換,或是單純喜歡或想認識瑞典(語)。因為語言課(通識)不計分,上課時同學比較踴躍學習,不會有擺爛混學分的情況,我覺得這學習氣氛很棒。教學方法從A1就是直接德語瑞典語直教交錯用,老師的教學法非常有效,連我這個亞洲小子都還可以跟上。
更難以相信的是:A1~C1只要上5個學期的課,也就是說A1上完直接上A2,在來B1跟B2,最後C1。瑞典語文法簡單,單字近似英語和德語,這也是為什麼瑞典與不用上太多課就可以上手的原因。相比之下,日語要上完四學期,A2課程才可能上完。瑞典語簡單多了!
暑假沒什麼計畫的話,學校也有提供免費的語言課,可以去上。所以想兩年內把瑞典語衝到C1的話,暑假肯定是要去上一次的,大概一個禮拜的密集課,每天三小時,其實也不多。
除此之外,TUM的學生可以免費考DAAD提供的英語測驗 (DAAD English Test),可以用來之後申請交換學生的語言證明(Erasmus或是TUMexchange)。只測驗兩小時,我考完的心得是覺得,只要講得出東西,不一定很流利,文章看得懂(選擇題,知道我意思吧),聽力測驗(可以重複聽,自己電腦自己控制,你懂的)。考試時間兩小時。做到這樣C1應該不是問題,我的感覺是改的很水啦。
課外活動的部分,可說是非常的豐富,以價就舉幾個:
1.Länderabend國家之夜:固定每兩周舉辦一個國家之夜(ex: 台灣之夜、義大利之夜等等)
2. MaiTUM,春天在學校主校區會有搭帳篷,大家中間下課可以跟朋友去那邊喝啤酒。
3. 春天啤酒節,就是規模比較小的十月啤酒節的意思。